荒野之中,幾間破敗不堪木房子,墻縫里都塞滿了破布條,三面都是透風的,一下雨就成了“水簾洞”。每到冬天,寒風從屋縫里灌進來,凍得人瑟瑟發(fā)抖,大人都能忍得住,小孩子就大哭,像極了季節(jié)的報時器。
這就是大方縣三元鄉(xiāng)群豐村村民陳首會的家??吹竭@幅景象,所有人的心里都會涌出一股說不出的心酸。
(殘破的老房子)
群豐村地處烏蒙深山,是一個前不著村后不著店的偏僻山村,陰雨天氣濃霧環(huán)繞,房子都建在斜坡,放眼望去,整個村子孤零零散落在山上。
“條件稍好點的人家都自己搬走了,剩下的是一窮二白的。”陳首會說,“別人早就吃上了自來水,我們還是前年才接上了水管,天氣冷的時候水管凍住了,我們就到山背后的小水窖里去挑,來回要四五十分鐘。”
和惡劣的居住環(huán)境相比,出行更讓人頭疼。從家中到鄉(xiāng)里,以前就一條毛路,出門只能步行,清早出門,傍晚歸家,很多時候要使盡全身力氣背上百斤重的糧食去三元街上賣,然后買點大米、食鹽等生活物資,又走走停停地背回來。
“最尷尬的是走在三元街上,只要看見濕褲腳濕鞋或滿腿稀泥人,認定為群豐村人準沒錯。滿大街人家穿得干干凈凈,就群豐村的人一路下來滿身泥濘,引來大家詫異的目光。”陳首會形容:像針扎一樣疼。
像群豐這樣的貧困村,在大方縣有175個,像陳首會這樣住在深山里面,路不通、水不通,房子不遮風、不擋雨的貧困群眾,大約還有7000戶2萬人。
2015年12月1日,在全國政協(xié)關心支持和鼓勵下,恒大集團開始結對幫扶大方,計劃三年無償投入30億,通過一攬子綜合措施,到2018年底實現(xiàn)大方縣18萬貧困人口全部穩(wěn)定脫貧。
易地搬遷扶貧作為一攬子綜合措施中的重要一環(huán),日前,不少祖祖輩輩生活在深山老林里的貧困家庭,陸續(xù)搬入了恒大集團援建的新家。
(陳首會非常滿意新家, “感覺像是做夢一樣”)
陳首會一家是第一批搬遷入住三元鄉(xiāng)恒大幸福五村的。在兩層“小洋樓”內(nèi),恒大配有衣柜、床、電飯鍋、回風爐、沙發(fā)、桌椅板凳,還有專用廚房。
陳首會非常滿意現(xiàn)在住的地方,抑制不住心中的喜悅,“感覺像是做夢一樣,這輩子都沒想過能搬出大山,更不要說住上這么好的房子,有這么好的條件。
“以前根本沒想過能有廚房,更別說白花花的灶臺了,現(xiàn)在水龍頭一開,水嘩啦啦就來了,家里的苦日算是過到頭了”,陳首會一邊撫摸著灶臺,一邊笑著說。
盡管還有近半年,陳首會還是早早給小孫子準備了套新衣服,等開學時候穿。“他早就到了上學的年紀,以前老家離學校太遠,一直在家閑著,只能干著急。”新家離三元小學非常近,孫子上學的事很快就能解決了。
如今,陳首會在蔬菜大棚務工,每天有70元務工費,還可以照顧到孫子,她說這邊交通方便,再過段時間她要自己再做點小買賣,“我現(xiàn)在什么也不擔心了,日子肯定越來越好”,陳首會說。
(幸福五村配套蔬菜大棚)
(幸福五村外景)
像“幸福五村”這樣帶產(chǎn)業(yè)依托的易地搬遷項目,恒大集團無償投入7億元,要建50個新農(nóng)村和1個民族風情小鎮(zhèn),還給每個貧困戶配建兩棟蔬菜大棚,同時配備肉牛養(yǎng)殖、鄉(xiāng)村旅游等作為“第二產(chǎn)業(yè)”。讓貧困群眾不愁生計,確保“搬得出,穩(wěn)得住”。
目前恒大集團援建的首批10個新農(nóng)村已全部入住,第二批40個新農(nóng)村和1個民族風情小鎮(zhèn)今年6月30日交付。除了易地搬遷,恒大還通過產(chǎn)業(yè)扶貧、吸納就業(yè)扶貧、發(fā)展教育扶貧、實施貧困家庭創(chuàng)業(yè)扶貧和特困群體生活保障扶貧等措施,整縣推進、綜合施策,目前已助力大方縣8.05萬人初步脫貧,完成總脫貧任務的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