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掙錢成為村民最關(guān)心的事
2017-01-31 19:41:00 來源:新華網(wǎng)

新華社哈爾濱1月31日電(記者程子龍)猴年玉米價格下跌,對傳統(tǒng)玉米產(chǎn)區(qū)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雙城區(qū)韓甸鎮(zhèn)三姓村的農(nóng)民來說,影響可不小,用他們自己的話說,連年三十的鞭炮聲都不如往年密集了。雞年春節(jié),人心思變,春潮涌動,怎樣掙錢成為村民最關(guān)心的事。

村民王樹國先是給記者算了一筆簡單的賬。在三姓村,種一畝玉米成本價約為450元,按2016年玉米收購價,賣糧收入僅300元左右,這還不算人工費。如果是租地,每畝成本還得多出400元。雖然國家給了玉米種植補貼每畝約150元,但種普通玉米很難掙到錢。

面對這樣的局面,村民們?nèi)诵乃甲?,紛紛想辦法調(diào)轉(zhuǎn)方向。流轉(zhuǎn)土地,外出打工成為活躍一族。大年初一,村民孔祥富開始“碼人”到哈爾濱市的建筑市場粘保溫苯板。這幾年,村里出現(xiàn)了幾位粘苯板的手藝人,他們又快又好的“活計”深受建筑市場歡迎。村民孔繁剛、梁英武等都成為在外包“大活”的能人,少則一年掙四五萬元,多則掙二三十萬元??紫楦徽f,跟著這些能人出去打工,是把村民帶富的一條道,今年要組織上百名村民出去粘苯板。

出國做勞務(wù)也從無到有,引起村民的注意。近三年,村民孔祥全和張瑞民在親屬的介紹下到非洲做勞務(wù),一年掙回來幾十萬元。春節(jié)期間,多位村民到孔祥全家打聽,能否多帶幾個人出去。

改變種植業(yè)結(jié)構(gòu),“從哪跌倒從哪爬起來”,成為村民中最有代表性的思考方向。村民張慶林從2016年就籌備成立個種植業(yè)合作社,但多年來整個村一直以種玉米為主,種植品種單一不掙錢成為合作社最大的困境?!耙划€玉米也不種了?!睆垜c林在除夕夜做了個“艱難的決定”,今年他計劃流轉(zhuǎn)2750畝地,其中1750畝種花生,600畝地種高粱,400畝地種紅小豆。

把黑土地變成金土地,也成為村民大膽思考的方向。村民程子全舉家進城搞商業(yè)已經(jīng)多年,他看到種玉米不掙錢的另一面是土地租價低廉,而綠色、有機果菜市場的前景看好。今年他決定回到村里,成片種植800畝有機豆角。記者詢問他豆角的市場在哪里,他自信地告訴記者:“當然是北京”。

村民張慶利也在城里當了多年經(jīng)紀人。今年他準備回到村里,自己投資把村南的大片澇洼地改成水田。大年初一,他就找了多位村民商量“旱改水”的事,如果旱田改成水田,年畝收入有望達到千元。

雞年春節(jié),小村莊春潮涌動。盡快從市場經(jīng)濟的陣痛中走出來,改變家鄉(xiāng)面貌,成為村民們執(zhí)著地追求。

  • 為你推薦
  • 公益播報
  • 公益匯
  • 進社區(qū)

熱點推薦

即時新聞

武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