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阿凡達”的3D到“比利·林恩”的120幀:影像革命如何開啟未來電影之門?
2016-11-15 16:33:00 來源:新華網(wǎng)

新華社北京11月15日電 題:從“阿凡達”的3D到“比利·林恩”的120幀:影像革命如何開啟未來電影之門?

新華社記者陳芳、胡喆

技術就像鉛筆,在達·芬奇手里和普通人手里結果大不相同。

總要有先行者披荊斬棘。

11日起,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導演獎得主李安執(zhí)導的新片《比利·林恩的中場戰(zhàn)事》在北美和中國同步上映。因其每秒120幀、4K解析度、3D立體拍攝的超高分辨率與幀頻的畫質(zhì)而受到社會廣泛關注。

當鏡頭轉(zhuǎn)到男主角的臉上,能看到他肌膚的質(zhì)感、臉部微表情;隨鏡頭踏上戰(zhàn)地土壤,觀眾甚至恍惚覺得是真實地站在了集市街道上……這一次,國際知名華人導演李安用120幀的超清晰電影,突破了觀眾的視覺極限,把人們帶入全新級別的影像世界。

24幀的藝術,被稱為現(xiàn)代電影的標配?!侗壤ち侄鞯闹袌鰬?zhàn)事》開啟了一個怎樣的新世界?去掉電影工業(yè)革命的“光環(huán)”,電影人如何表達才能打動觀眾?

回望100多年前,當盧米埃爾兄弟向人們首次展示短片《火車進站》時,有人竟因看到電影鏡頭嚇得起身逃竄。如今,電影早已變成人們最喜愛的娛樂方式之一。

2009年詹姆斯·卡梅倫導演憑借《阿凡達》,利用3D影像技術,把電影觀眾帶入一個視覺新世界。3D是英文“3Dimensions”的簡稱,中文是指三維、三個維度、三個坐標,當觀眾戴上特制的偏光眼鏡時,展現(xiàn)出一幅幅連貫的立體畫面,使觀眾感到景物撲面而來或進入銀幕深凹處,能產(chǎn)生強烈的“身臨其境”感。

4K則是顯示技術的革命性突破,熱度從2012年開始至今就一直有增無減。畫質(zhì)技術作為影像的核心要素,與3D、多屏互動等技術相比,給人們帶來的不是一時新鮮感,而是從本質(zhì)上提升電視的表現(xiàn)力。

而120幀,指的是一秒之內(nèi)有120個畫面。一般電影都是24幀,李安導演這次一舉將幀速提高到5倍,有業(yè)界人士稱為“全新的影像革命”。

李安在媒體采訪時提到,電影畫面近百年沒有改變,隨著電視和智能移動端的普及,人們甚至可以選擇不再去影院。《比利·林恩的中場戰(zhàn)事》將成為一種實驗性探索,給未來電影帶來新的可能性。

在新技術下,人臉在我們面前有了前所未有的清晰度,觀感變得更銳利。有幾場戲廢掉了不能用,是因為李安說夏天拍冬天的戲,不管怎么遮掩,都能感覺到氣是熱的。清晰度流暢度高了,一切都做不了假。

“有人覺得搞技術就是很炫,搞內(nèi)容就是要勒緊褲腰帶。不是這樣的。什么樣的故事適合什么樣的技術,這才是應該考慮的問題?!闭缫话验_啟夢想大門的鑰匙,李安導演用跨時代的技術手段把觀眾領進這個世界,還有待于億萬電影愛好者自己去探索和發(fā)現(xiàn)。

從“默片”到“杜比3D”,從膠片電影到數(shù)字化特效,電影創(chuàng)作正是因為與最新技術結合,才實現(xiàn)了藝術的不斷提升。無論是3D、巨幕,還是新近興起的虛擬現(xiàn)實技術VR,觀影體驗乃至產(chǎn)業(yè)格局都隨之發(fā)生了深刻的變化。

好的電影必須有力量把越來越苛刻的觀眾吸引。好萊塢英國導演托尼·凱耶曾說:“我在影院看3D《地心引力》時,就有這樣一只手始終按著我的后腦勺,看完電影我滿臉淚水,并不是因為故事情節(jié)感人,而是片中展現(xiàn)的技術成就開啟了電影新的一頁。”

技術引導藝術形式的改變,而藝術則依賴著技術進步來支撐更好的創(chuàng)作。

奧斯卡最佳導演獎獲得者、著名導演阿方索·卡隆在談到其代表作品《地心引力》的誕生過程時說,自己從六歲就對電影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電影就是一種堅持,在技術不斷的探尋中找到自己的定位,發(fā)出心靈的聲音。”

“電影制作是一個全球化的行業(yè),其核心是表現(xiàn)人性?!泵绹娪八囆g與科學學院主席謝麗爾·布恩·艾薩克斯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電影技術總是要服務于內(nèi)容。中國對世界電影人都充滿巨大的吸引力,因為它既鮮活又有歷史感,在這里傳統(tǒng)文化和最新技術相互融合,成為通往未來的通道。

  • 為你推薦
  • 公益播報
  • 公益匯
  • 進社區(qū)

熱點推薦

即時新聞

武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