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網訊(通訊員 黃金波)近年來,國外“抗洪神器”——拼裝式防洪墻深受矚目,如今我市自主研發(fā)的“國產抗洪神器”也應運而生。日前,由武漢市水務局委托、武漢市城市防洪勘測設計院和武漢勝浪工程有限公司聯(lián)合研發(fā)的拼裝式防洪墻在流通巷正式投入運用,標志著我市防洪工程建設技術領域有了重大突破。
2012年7月,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批復了武漢市流通巷拼裝式防洪墻建設項目,即設計洪水位以上防浪部分堤防采取拼裝式防洪墻結構形式,建設長度218米。
拼裝式防洪墻在歐洲應用廣泛,在捷克、奧地利、德國、斯洛伐克、荷蘭等國洪水期的實踐運用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相比傳統(tǒng)的填土筑堤和修建鋼筋混凝土防洪堤的結構形式,拼裝式防洪墻解決了傳統(tǒng)土堤占地面積大、鋼筋混凝土堤防阻礙觀江視線、砂袋臨時筑堤破壞城市環(huán)境等有關問題。但是進口防洪墻費用高、訂購周期長、后期維護管理難度大。基于此,武漢市水務局加大了自主研發(fā)和推進工作力度,委托武漢市城市防洪勘測設計院與相關生產單位聯(lián)手,借鑒國內外類似工程經驗,結合型材安全、工藝簡單、安裝快速、便于管理等要求,通過五年時間大量實驗、檢測、專家論證鑒定,試運用的拼裝式防洪墻取得了一項國家知識產權局頒發(fā)的專利成果,經武漢大學工程檢測中心對型材的檢測數據顯示,型材的強度及變形等指標均能滿足相關要求,并且拼裝式防洪墻實施方案于2016年6月27日通過專家技術審查。拼裝式防洪墻在自身穩(wěn)定、變形、止水、安裝和管護等方面均能滿足各項防洪要求。
在流通巷試點運用的基礎上,武漢市還將根據試點運用情況和社會各方的建議和意見,不斷優(yōu)化、完善拼裝式防洪墻技術,在確保城市防洪安全的前提下,探討在漢江下游設計洪水位以上部分防洪墻推廣運用拼裝式防洪墻結構,“國產抗洪神器”將會在我市防洪工程建設中發(fā)揮更加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