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教授:三峽防洪能力有限 不能包管一切
2016-06-14 14:53:00 來源: 澎湃

  三峽水庫。 澎湃資料

三峽水庫蓄水13年,迄今尚未經(jīng)歷過設計大洪水的考驗,它真能“包管一切”嗎?

今年很可能發(fā)生“98+”大洪水的背景下,這座1998年洪災之后建成的世界最大水利樞紐備受關注。

就三峽水庫防洪相關問題,澎湃新聞專訪了長期研究三峽工程與長江防洪問題的全國人大代表、清華大學水利系教授周建軍。

周建軍所在的清華大學水利系河流研究所是國內著名的河流研究基地之一,他本人參與和承擔了三峽工程泥沙、防洪、生態(tài)環(huán)境、調度運行與長江防洪等科研課題,在泥沙數(shù)學模型研究和應用等方面取得成績,并在三峽等工程中予以應用。

周建軍師從中國已故著名水利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林秉南,林曾長期擔任三峽論證和國務院三峽建設委員會辦公室三峽工程泥沙課題專家組組長。

專訪中,周建軍發(fā)言犀利,稱有一種觀點認為“三峽可包管一切,有三峽后萬事大吉”,但實際上三峽防洪能力沒那么強,它主要保荊江安全,“這在三峽防洪能力論證結論中已經(jīng)是明確的”。荊江是長江自湖北省枝城市至湖南省岳陽縣城陵磯段的別稱,全長約360公里。

他還說,現(xiàn)在大家期望越來越高,覺得三峽不僅要保荊江安全,還要保城陵磯安全,近年甚至還冒出一個三峽要攔中小洪水的任務,理由是不能讓老百姓每年上堤去防洪。

周建軍認為,這是很危險的想法,因為這樣會占據(jù)三峽大量庫容,明顯增加了荊江的風險,不符合三峽主要用于防大洪水的原則。

“三峽防洪能力沒那么強”

澎湃新聞:三峽的首要任務是防洪,您認為防洪任務完成得怎么樣?

周建軍:三峽蓄水13年,具有一定的防洪能力,但是迄今還沒經(jīng)歷過設計大洪水的考驗。

長江中下游防洪目標是防御1954年那樣的大洪水,而三峽只攔大洪水,主要保荊江安全。即再出現(xiàn)1870年那樣的特大洪水,荊江也不會出現(xiàn)毀滅災害。1870年洪水時,枝城流量110000立方米/秒,宜昌30天洪量1650億立方米。由于荊江大堤遠高出荊北平原,防毀滅性災害就是保荊江大堤不潰。

過去盡管已經(jīng)攔過很多次洪水,但都不是真正需要三峽做的。長期以來把攔洪標準降低了。按道理說,這些洪水不需要三峽去攔,三峽真的需要一次大的洪水檢驗。

其實,三峽的防洪能力沒那么強,它主要保荊江安全,這在三峽防洪能力論證結論中已經(jīng)是明確的。只是,現(xiàn)在很多機構和專家都不說,不愿意把這話講出來。最后,給大家的印象是三峽可包管一切,有三峽后萬事大吉。

澎湃新聞:您認為三峽防洪能力“沒那么強”,如何解釋?

周建軍:一,三峽為河道型水庫,實際防洪庫容應該按照動態(tài)庫容來計算;二,攔洪多了,水庫回水線會超過庫區(qū)移民線;三,城陵磯水位現(xiàn)在抬高很多,荊江和洞庭湖仍沿用以前的水位進行防洪規(guī)劃,實際風險提高了。

設計按照靜態(tài)庫容來算,三峽水庫有221.5億立方米的防洪庫容。但三峽是一個河道形的水庫,汛期防洪期間,實際上水庫里水流流速很快,水面坡降比較陡,因此按照動態(tài)庫容來算更符合實際。這樣一來,三峽就只有180億立方米左右的防洪庫容,相差40來億。

或者說,盡管水位維持在一個數(shù)值,但這只是壩前水位,離壩較遠地方水位早已經(jīng)高了。從某種意義上說,在沒有攔洪的時候,就已經(jīng)有一大部分空間被占領了。

另一方面,按照動庫容推算,三峽壩前水位還沒有到175米,可能170米左右時,庫區(qū)在涪陵附近回水線就開始超過移民線了。水位一旦到175米,就有可能翻過防護堤導致涪陵進水。所以,考慮回水線可能超過移民線這一限制因素,水庫實際的有效防洪庫容還要再減掉一截。

此外,城陵磯水位是三峽防洪規(guī)劃的一個重要基準,依據(jù)是1954年洪水時的洪水位。但是,經(jīng)歷了60多年的變化,河道淤積等已經(jīng)使水位比那時高出1.7米到1.8米。不能小看這個幅度,它既抬高了洞庭湖水位,也抬高了荊江水位,因此就降低了三峽實際的防洪作用。特別是下游水位頂托使荊江水位抬高,三峽調節(jié)的效果更差。

  • 為你推薦
  • 公益播報
  • 公益匯
  • 進社區(qū)

熱點推薦

即時新聞

武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