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保險業(yè)開展“防范非法集資”專題宣傳
2016-05-25 21:56:00 來源:

長江網(wǎng)訊(通訊員陳曉珞)5月份以來,一場自上而下的打擊非法集資宣傳教育活動在湖北保險行業(yè)陸續(xù)啟動。按照保監(jiān)會和省委省政府的統(tǒng)一部署,湖北保監(jiān)局組織轄內72家保險公司及95家保險中介機構集中開展防范非法集資專題宣傳教育月活動。

伴隨著我國經(jīng)濟體制改革不斷深入,社會結構深刻變化,金融犯罪活動不斷增多,特別是近年來,非法集資案件高發(fā)、頻發(fā),花樣不斷翻新升級。一是未經(jīng)有關部門依法批準或者借用合法經(jīng)營的形式吸收資金;二是通過媒體、推介會、傳單、手機短信等途徑向社會公開宣傳;三是承諾在一定期限內以貨幣、實物、股權等方式還本付息或者給付回報;四是向社會公眾即社會不特定對象吸收資金。當前民間投融資中介機構、P2P網(wǎng)絡借貸、農民合作社、房地產、私募基金等領域是非法集資的重災區(qū)。值得注意的是,非法集資犯罪活動以從一個行業(yè)、領域蔓延到多行業(yè)、多領域,而其中保險領域的非法集資風險也在逐年增加。2013年的上海泛鑫保險代理有限公司老總攜款潛逃事件,就是一起典型的保險集資詐騙案件。

湖北保監(jiān)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非法集資活動隱秘性強,社會危害程度較大,現(xiàn)階段保險領域的非法集資犯罪主要表現(xiàn)為三種形式:一是主導型案件,指保險從業(yè)人員利用職務便利或公司管理漏洞,假借保險產品、保險合同或以保險公司名義實施集資詐騙。二是參與型案件,指保險從業(yè)人員參與社會集資、民間借貸及代銷非保險金融產品。三是被利用型案件,指不法機構假借保險公司信用,誤導欺騙投資者,進行非法集資。但是,無論是哪種形式的非法集資,均披著一件吸引人眼球的“外衣“——“剛性兌付+高回報+政府背書(商業(yè)增信)”,即不法機構往往承諾一定期限內給予投資人還本付息,并允諾高額回報,同時或假借國家發(fā)展政策,或用地方政府批文、擔保(保險)合同作為背書。

為此,湖北保監(jiān)局提示廣大消費者:一是要樹立正確的保險理念。保險投資理財產品的年化收益率普遍在4%-5%左右,通過正規(guī)渠道購買保險產品,保險公司均會嚴格按照保單合同履行相應承諾。非法金融產品收益雖高,但高收益伴隨高風險,天上不可能掉餡餅,不可能一夜暴富,切忌心存僥幸。二是擦亮眼睛,避免陷入非法集資陷阱。不相信高息“保險”,不被小禮品打動,不接收“先返息”之類的誘餌;不相信任何以保險公司資金運用、項目投資和購買股份等為名目并承諾高額利息或回報的借款行為;不與保險從業(yè)人員個人簽訂投資理財協(xié)議,不接收保險營銷員個人出具的任何收據(jù)、欠條。

湖北保監(jiān)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廣大保險消費者在消費過程中要盡量做到“三查、兩配合”,即通過保險公司網(wǎng)站、客戶熱線或保監(jiān)會、行業(yè)協(xié)會網(wǎng)站查人員、查產品、查單證,配合做好轉賬繳費、配合做好回訪。而消費者自身也應強化風險意識,明確參與非法集資受到的損失,由參與者自行承擔,參與者利益不受法律保護。切勿輕信銷售人員說辭,片面追求高額收益。

  • 為你推薦
  • 公益播報
  • 公益匯
  • 進社區(qū)

熱點推薦

即時新聞

武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