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鐵路局發(fā)布行業(yè)標準公告,對《鐵路旅客車站設計規(guī)范》進行局部修訂,對男、女廁位比例和數(shù)量的要求作出修改,規(guī)定男女廁位比例應為1∶2,這一修訂不僅反映了對公眾呼聲的積極響應,也標志著鐵路部門在公共設施設計中的人性化考量邁出了新的一步。
“如廁難”看起來是小事,其實也是民生大事。人活著離不開四項事:吃、喝、拉、撒。前兩件事跟廚房有關,后兩件事同廁所分不開。廁所看起來可有可無,可是廁所的重要性卻無法否認?!爸灰ト硕嗟牡胤?,上廁所就難”“有時候為了不排隊上廁所,會少喝點水”……這類話題近年來頻頻登上互聯(lián)網(wǎng)社交平臺熱搜榜,這反映出“公共場所女性如廁難”問題長期未能得到解決。女性旅客常常面臨如廁難題,不僅給女性旅客的出行帶來不小的尷尬和不便,也無形中直接影響了出游的舒適感和便利度。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公共服務直接關系到人民群眾的生活福祉,而精細化管理是提升公共服務水平的關鍵。這次新版《規(guī)范》對火車站男女廁位比例的調整,正是精細化管理在公共服務中的具體體現(xiàn),不僅是對女性旅客需求的精準對接,更是對人性化服務理念的生動詮釋。提高女廁位比例,這一調整充分考慮到男女因生理原因導致的女性如廁時間更長的現(xiàn)實,大大縮短了女性排隊時間,更科學也更人性化,是對女性權益和訴求的尊重。更進一步說,這項舉措正視了男女在公廁位這一公共設施上的分配不均問題,蘊含了精細化服務理念,即在服務過程中,注重每一個細節(jié),關注每一個實際需求,從而提升女性旅客整體的服務體驗。
辦法總比困難多,化解“公共場所女性如廁難”的問題并非難事。其實,早在2016年,國家住建部就發(fā)布了《城市公共廁所設計標準》,要求“人流集中的場所,女廁位與男廁位(含小便占位)的比例不應小于2:1”,持續(xù)提高女廁位占比,并對相關細節(jié)同步作出安排。新修訂的《婦女權益保障法》要求,各級人民政府在規(guī)劃、建設基礎設施時,應當考慮婦女的特殊需求,配備滿足婦女需要的公共廁所和母嬰室等公共設施。此次國家鐵路局修改《規(guī)范》,并且專門針對男女廁位的數(shù)量和比例作出具體要求,這種做法不僅是對社會呼聲的積極響應,也反映出鐵路部門對火車站等公共場所衛(wèi)生設施人性化設計與改造的重視。另外,這種做法不僅合理配置了公共場所廁位資源,也提升公共衛(wèi)生水平,還會提高公共空間的使用效率,減少公共空間內的擁堵情況。
同時,火車站作為重要的大型公共場所,其實踐方法和最終效果將產生巨大的示范和輻射效應,也為其他各類公共場所進行廁位改造工作提供了科學的規(guī)范指引。更重要的是,我們應該看到,火車站女廁位調整的一小步,就是社會文明進步的一大步,不僅有利于滿足女性旅客的實際需求與期待,幫助更多女性朋友更好地生活,也讓女性權益保障取得實質進展,提高出行幸福感和滿意度。
如廁事小,卻關乎民生。廁所問題不僅關系到到人民群眾工作生活環(huán)境的改善,也關系到國民素質的提升和社會文明的進步。我們要將廁所問題納入社會發(fā)展的考慮范疇,科學化、人性化配備廁所,針對女性、殘障人士提供更多方便,提高公共服務的溫度和質感,才能讓人民群眾滿意,才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fā)理念的具體體現(xiàn)。
稿源:荊楚網(wǎng)(湖北日報網(wǎng))
作者:寧宜潮(武漢市黃陂區(qū)“木蘭墨客”網(wǎng)評團隊)
責編:沈素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