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樂的側臉》紀錄片截圖
《國樂的側臉》紀錄片截圖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方琳
9月8日至12日,紀錄片《國樂的側臉》在央視紀錄頻道播出。恰逢中秋假期,許多湖北觀眾驚喜地發(fā)現(xiàn),5集紀錄片中有2集聚焦荊楚音樂文化,曾侯乙編鐘《和鳴》的傳承,《離騷》屈賦的楚文化淵源,讓人從聽覺之美,到視覺之美,再到心靈震撼。
“5集音樂紀錄片其實幾乎都與長江流域、荊楚故地古今文化息息相連。恰逢中秋佳節(jié),體現(xiàn)出獨特的意義與內(nèi)涵?!痹撈茉L者、武漢音樂學院李幼平教授告訴湖北日報全媒記者,希望通過這種記錄,激發(fā)更多人親近國樂、復興國潮的熱情。
攝制組多次來鄂
何謂“國樂的側臉”?紀錄片是在浩如煙海的國樂中,精心選擇了最有代表性、最具知名度、最富影響力的樂器及作品,通過《知音》《和鳴》《霓裳》《離騷》《春江》5集內(nèi)容,對中華文明幾千年來音樂領域的瑰寶進行一次高度濃縮的呈現(xiàn)。
全片雖以音樂為繩,但又遠不止于音樂,圍繞每期主題,國樂與國潮、國樂與思潮、國樂與匠人、國樂與歷史、國樂與時代等話題,都有著深入淺出的拆解式闡釋。
據(jù)了解,該片從2018年選題立項、開始素材選擇及拍攝工作,主創(chuàng)人員輾轉(zhuǎn)四川、江蘇、陜西、湖北、北京、上海、浙江、湖南等多地拍攝,還到了日本、美國。湖北日報全媒記者注意到,許多場景在湖北拍攝,涉及武漢音樂學院、湖北省博物館、荊州博物館及隨州、秭歸、潛江等地市的專家學者、基層文化工作者和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傳承人。
其中,《知音》一集中有武漢音樂學院丁承運教授等琴瑟藝術家、傳承人;《和鳴》既有武漢音樂學院編鐘理論家李幼平、演奏家譚軍,也有作曲家黃汛舫,還有許多編鐘演奏課程選修學生,以及湖北省博物館館長方勤、隨州博物館館長黃建勛、考古研究員黃鳳春及多地博物館工作人員等?!峨x騷》一集中,更有大量關于屈原、端午節(jié)及楚文化音樂形態(tài)的采訪,既有人們熟悉的秭歸龍舟競渡,也有鮮為人知的潛江雞鳴腔演唱。
李幼平介紹,紀錄片精選的5個大眾耳熟能詳?shù)膰鴺方?jīng)典,其實都與長江流域、荊楚故地古今文化息息相連。比如《知音》取材于高山流水伯牙子期千古知音的故事,《和鳴》八音、金聲玉振直接來自湖北隨州曾侯乙編鐘,《離騷》屈賦的楚文化淵源無需多言,樂府吳聲春江夜的長江文化色彩顯而易見,哪怕《霓裳》仙樂舞長安,其中主要的講述人也是上海音樂學院的趙維平教授。“可以說,這部紀錄片的荊楚烙印十分鮮明,表明荊楚樂聲在中華千年流傳中的重要地位。”
全新視角呈現(xiàn)楚樂傳承
音樂作品的呈現(xiàn),一般都在舞臺上。藝術家從后臺側幕走到臺前要經(jīng)歷怎樣的過程?那些將經(jīng)典國樂融入自己生活、生產(chǎn)甚至生命的傳承者與追夢人,他們的心路歷程如何?這部紀錄片從“人”的故事出發(fā),講述國樂如何活在當下。他們中有考古專家、音樂教授、高校樂團、世界級演奏家,也有斫琴師、說書人、打倡人、民間樂社、鄉(xiāng)村教師、皮影戲表演者……不同年齡、不同地域、不同的音樂人生,都指向同一個“古樂今聲”的主題。
李幼平說,我們生長在一個經(jīng)典的國度、生活在國樂的海洋,對于舞臺上綻放精彩、傳承經(jīng)典的藝術家致以崇敬、報以掌聲,大多習以為常。但《國樂的側臉》旁觀于側、游目于情,以旁觀解析經(jīng)典的厚度,用游目透視精彩的追求。當觀眾“正臉”驚嘆于靜立博物館展柜之中的曾侯乙編鐘這一絕世精品、人類文明杰出創(chuàng)造的時候,《國樂的側臉》則以《和鳴》點題,記錄編鐘的發(fā)現(xiàn)、研究,講述“一鐘雙音”的偉大發(fā)明,闡述“和而不同”的哲學蘊涵,對話大國工匠的精雕細琢。用不經(jīng)意的語言、貌似日常的畫面,游目經(jīng)典流傳的文化軌跡,流觀精彩綻放的生命歷程。“這是溫情的關懷,溫馨的述說。經(jīng)典與人、與自然,與人的思考,合和克諧、國泰民安?!?/p>
據(jù)介紹,近年來,在各大音樂平臺上,國風音樂的播放總量持續(xù)攀高,僅2020—2021年度,播放破億的爆款國風音樂就達51首,比第一年度環(huán)比上漲34%。讓傳統(tǒng)國樂更好地折射出時代光芒,走向大眾生活,正成為國樂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主要探索。
評論中,許多觀眾對這部紀錄片及片中呈現(xiàn)的視聽盛宴、中華之美表現(xiàn)出強烈的興趣與信心。還有專業(yè)音樂人撰文,如中央音樂學院博士生白佳歡說,“國樂的正面是精妙絕倫的工藝與繞梁不絕的動人旋律,國樂的側臉則是鮮活多樣的歷史表情,以及一代代傳承者、基層文化工作者傾注心血、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的文化追求。金聲玉振、琴瑟和鳴,奏出的不僅是古樂新聲,更是天人合一、天地和暢的時代華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