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級非遺保護項目“松滋說鼓子”首登國家大舞臺(圖)
2018-06-15 09:47:00 來源:荊楚網(wǎng)

  

  演出劇照。通訊員龍宇 攝

荊楚網(wǎng)消息(通訊員肖永軍 龍宇 郭斌恒)6月14日,為期7天的2018“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非遺活動儀式暨全國非遺曲藝周在天津落下帷幕。國家級非遺保護項目“松滋說鼓子”應邀登臺展演,松滋地方文化的獨特魅力在中國曲藝之鄉(xiāng)綻放。

  

  演出現(xiàn)場。通訊員龍宇 攝

此次表演,是“松滋說鼓子”首次代表松滋參加的全國性展演。該劇由該市群藝館選送,沈興亞創(chuàng)作,沈萍主唱,楊啟迪、趙克等5人伴奏的松滋說鼓子《帶夾帶》分別在群星劇院、天塔街社區(qū)、大營門街社區(qū)展演三場。

  

  演出現(xiàn)場。通訊員龍宇 攝

《帶夾帶》講述了一個年輕姑娘為了照顧收養(yǎng)的孤兒不愿出嫁,而婆家了解實情后欣然接納收養(yǎng)孩子的感人故事?!澳阋恍囊灰獍堰@幼苗花朵來澆灌,我?guī)湍銦鹋堎I小菜。我們大家都來奉獻一點愛,把他們培養(yǎng)成材,建設一個新時代……”松滋的鄉(xiāng)音土腔受到了當?shù)厝嗣竦臒崃覛g迎,臺下掌聲不斷。主人公的無言大愛,更受到觀眾的嘖嘖贊嘆。

  

  演出現(xiàn)場。通訊員龍宇 攝

松滋說鼓子原名“說古書”,由元、明朝的“詞話”演變而來,并逐步形成一種民間說唱形式,是湖北省第一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008年被國務院、文化部批準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松滋說鼓子的顯著特征是具有地域性和鄉(xiāng)土氣息,以松滋南五場的地方語言為基調,鄉(xiāng)音土調,幽默詼諧,通俗易懂。上世紀50年代被挖掘出來,70年代初經主創(chuàng)人員沈興亞繼承創(chuàng)新;2000年由沈興亞女兒沈萍傳承。

  

  演職人員。通訊員龍宇 攝 

“我們的說鼓子是地方曲種,我原以為別人聽不懂,但我抖出的包袱,他們都能理解,觀眾給予了熱烈的掌聲。這次展演是一次難得的學習機會,作為非遺傳承人,我一定要把松滋說鼓子藝術傳承好”。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荊州傳承人、松滋說鼓子傳承人沈萍說。

  

  演出劇照。通訊員龍宇 攝

近年來,松滋加大非遺文化松滋說鼓子傳承力度,開展了松滋說鼓子進校園活動,舉辦了四屆松滋說鼓子大賽,培育出專業(yè)隊伍16支,用鄉(xiāng)土鄉(xiāng)音鄉(xiāng)情,傳承傳藝傳精神。

  • 為你推薦
  • 公益播報
  • 公益匯
  • 進社區(qū)

熱點推薦

即時新聞

武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