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入30余萬元栽種21年,京山種植戶200多棵銀杏樹盼銷路
2018-06-07 22:03:00 來源:荊楚網(wǎng)

楚天都市報記者劉閃 劉俊華 攝影:楚天都市報記者宋枕濤

辛苦栽種養(yǎng)護21年,眼看小樹苗長成大樹,可偏偏行情不好,銷路遇到難題。今日,站在京山縣宋河鎮(zhèn)一片銀杏樹前,51歲的種植戶王華波愁眉苦臉。老王為此向楚天都市報《幫到底》欄目求助,希望給自家200多棵銀杏樹找個“婆家”移栽。

  投入全部積蓄種植銀杏樹

王華波是宋河鎮(zhèn)天子崗村人,1989年,他就開始在鎮(zhèn)上租了門面修摩托車,后來順帶賣起零配件,向周邊幾個鎮(zhèn)供貨,生意越來越好,他干脆直接賣起摩托車。幾年下來,紅火的摩托車生意讓他積累了不少積蓄。

那時,村里有人在房前屋后栽了兩三棵銀杏樹,金秋時節(jié),果子成熟后,有人來村里收果子,最高出價達到每斤35元。聽說銀杏果如此值錢,手里有點閑錢的王華波決定種植,

他盤算著,除了果子能賣出高價錢,銀杏樹還可以當做景觀樹,一旦種植成功,到時自然不少買家。

說干就干,王華波拿出全部積蓄,花錢承包了村民的農(nóng)田,從隨州安陸購買了1000多棵銀杏樹苗,請人栽種了40多畝,每隔5米栽一棵。樹栽好后,每年還要養(yǎng)護,除草、施肥、整枝、嫁接,樣樣少不了。王華波人在鎮(zhèn)上,心在林地,兩天去看一次,雖然銀杏樹生長緩慢,但看著小樹長勢喜人,他深感欣慰,期待著早日開花結(jié)果,收回成本的同時,最好再賺一筆。

行情不好至今未收回成本

銀杏樹生長緩慢,平均每年生長1公分,結(jié)果晚,至少10年以上才開始結(jié)果,所以又有公孫樹之稱。2011年,在王華波種植了第14個年頭時,銀杏樹價格也迎來了一個頂峰,一棵直徑29厘米粗的大樹最高賣出2萬元的價格,20厘米粗的一棵也在6000元左右。可惜那一年,王華波的銀杏樹最粗也只有15厘米粗,當時還不能賣。

良好的行情,讓王華波覺得自己這筆投入穩(wěn)賺不賠,親戚朋友也跟他開玩笑說,他要發(fā)財了。不過,始料未及的是,銀杏果越來越便宜,從一斤35元降到1.5元,果子結(jié)出來后,王華波基本沒有賣,全給了家族里的老人,因為賣果子還要花錢請人采摘,賣果子的錢還不夠請人的,算下來最終還是虧的。

2015年以后,銀杏樹價格呈現(xiàn)下滑趨勢,行業(yè)狀況比較低迷,種植面積過于龐大,銀杏樹上漲的可能很小。當年王華波栽種的1000棵銀杏樹,除去嫁接的結(jié)果樹和沒有長成的小樹,眼下只有200多棵可以移栽。目前,一棵29厘米粗的銀杏樹在當?shù)匾训?000-4500元,20厘米粗的只能賣到1000元。按平均每棵樹1500元計算,200棵可以賣出30萬元。

王華波跟楚天都市報記者算了一筆賬,承包農(nóng)田花了3萬元,買樹苗花了20萬元,20年的人工養(yǎng)護費算10萬元,一共投入33萬元,減去銀杏樹葉的8萬元收入,還有25萬元的成本沒有收回。即便他賣出30萬元的價格,表面上看賺了5萬元,但想到這是自己花21年在40畝地上的產(chǎn)出,實在心有不甘。

盼望終端買家前來選購

5月29日,記者來到天子崗村,走過一段蜿蜒小路,來到王華波的林地。這里郁郁蔥蔥,銀杏樹長得很茂盛,大都在20厘米粗,還有一些28厘米粗的精品銀杏樹,繁茂的銀杏葉像撐開了一把綠色的大傘。

從青年小伙到中年大叔,王華波說,對他而言,栽種銀杏樹是一筆失敗的投資。原本,他一家過得很殷實,栽樹投入了他全部積蓄,后來他的生意大不如從前,銀杏樹遲遲不見收益,家人也在責怪埋怨他,但世上沒有后悔藥,行情好的時候,大家跟風種植,行情不好時,銀杏樹成了燙手山芋,中途轉(zhuǎn)手也不可能,無奈之下,他只能硬著頭皮往前走,這些年也是省吃儉用,生活不如以往。

當?shù)貥渖桃苍疫^王華波,給出的價格王華波無法接受,他不愿看到自己的心血付諸流水,希望通過楚天都市報《幫到底》欄目,尋找有需求的園林部門或園林公司等終端買家。王華波的聯(lián)系電話是:13997912185。

  • 為你推薦
  • 公益播報
  • 公益匯
  • 進社區(qū)

熱點推薦

即時新聞

武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