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歲的黃婆婆不慎跌倒,右腿疼痛,臥床不起,接著神志不清、肺部感染。手術?面臨各種風險。不手術?性命攸關。同濟醫(yī)院骨科與麻醉科聯手,與家屬決定大膽一搏,改變傳統麻醉方法,通過超聲引導,只麻醉患者右側下肢,完成了髖關節(jié)置換手術?,F在黃婆婆精神矍鑠,滿臉笑容,已經能夠下床行走,今天將出院。
黃婆婆家在武漢,平日身體安好,生活能夠自理,天氣好的時候還經常在小區(qū)散步,是遠近聞名的老壽星。4月20日她不慎摔倒,當即感覺到右腿疼痛難忍,不能動彈。家人緊急將黃婆婆送到附近醫(yī)院,檢查結果顯示為右大腿粉碎性骨折,需要手術治療,但是老人年齡太大了,可能無法承受不了麻醉和手術的打擊,家里人糾結是否保守治療。
“但是看到老人家痛苦的躺在床上不停呻吟,飯也不想吃,覺也睡不著,連大小便都要忍著劇痛,我們心里非常難受。我們也聽說過朋友的老母親也發(fā)生過同樣的骨折,因為選擇保守治療,最后死于肺炎。”黃婆婆的女兒回憶當時的場景依然心有余悸。
4月22日,家人將黃婆婆轉至同濟醫(yī)院骨科就診。接診的醫(yī)生許凱副主任醫(yī)師介紹,老年髖部骨折,歷來被稱為“人生最后一次骨折”,是說很多老人因髖關節(jié)周圍骨折所導致的各種并發(fā)癥而去世。而且由于骨折部位特殊,日常生活護理極其不便,患者十分痛苦。
此時黃婆婆臥床5天,已經出現了肺部感染,凝血功能紊亂。如果保守治療,長期臥床后,會出現肺炎、壓瘡、下肢深靜脈血栓、全身多處感染。而髖關節(jié)置換手術可以幫助黃婆婆實現腿部活動和站立負重的可能。
手術還是不手術?不管是醫(yī)生還是黃婆婆的家人都十分清楚這意味著什么。
“作為老人,最不希望給子女添麻煩,最怕就這么躺下去,雖然我們沒有百分之百的把握,但我們會拼盡百分之兩百的努力?!敝鞴茚t(yī)生夏仁云教授的這一番話讓一直猶豫是不是要冒險做手術的家屬下定了決心。
但是他們還有另一個擔心,就是手術第一關——麻醉。萬一過不了這一關怎么辦呢?
黃婆婆家人的擔心并不是多余的。老年患者手術中,對于麻醉的要求較高,麻醉安全性對于手術是否成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麻醉科羅愛林主任介紹,通常情況下,這一類手術只能全身麻醉,但老年人身體機能衰退,對麻醉的耐受力較差,手術后恢復比較慢;而且黃婆婆已經103歲高齡,身材廋弱,肺部已經出現感染,氧分壓下降至60左右,且合并凝血功能異常,如果選擇全麻并進行氣管插管勢必加重肺部感染情況,進一步造成肺部損傷。
“我們現在利用超聲來定位手術區(qū)域的支配神經,將局麻藥精準注射至神經周圍,只對黃婆婆的手術右側下肢進行麻醉,這種方式能夠將麻醉對黃婆婆全身系統的干擾降到最低,術后的恢復也比較快,特別適合高齡患者麻醉?!甭樽砜聘敝魅蚊穫ソ淌诘倪@一番話無疑給他們吃了一顆定心丸。最終,黃婆婆的家人決定與醫(yī)生聯手一搏。
4月25日,黃婆婆在局麻后接受了右側髖關節(jié)置換手術,手術僅30分鐘,出血量80毫升。手術后黃婆婆在ICU留觀一天,第二天就轉至普通病房。在醫(yī)務人員的精心護理下,黃婆婆精神非常好,食欲也變好了,手術后第6天可以進行站立訓練?,F在她傷口愈合良好,活動時腿也不疼了,還可以在家人的攙扶下行走。
夏仁云教授介紹,目前,我國已步入老齡化社會,老年人骨質疏松的發(fā)病率逐年增加,由此引發(fā)的老年人骨折發(fā)病率也持續(xù)增加。他提醒老年人注意及時補鈣,預防骨折疏松,對行走不穩(wěn)、下肢肌力較差的老年人配備拐杖輔助。如果老人不慎顛倒,應及時就醫(yī)。(通訊員 常宇 鄧國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