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軌電車剎停至少需10米距離 市民"搶一下"想法要不得
2018-04-06 16:59:00 來源:荊楚網

有軌電車剎停至少需要10米距離,市民“搶一下”的想法要不得

交通工具升級方便出行市民交通意識也要升級

長江日報訊 4月4日,一輛白色東風新能源轎車在關山大道武漢職業(yè)技術學院路口,由于沒有注意信號燈,與有軌電車相撞,有軌電車車頭受損,維修費用需要6萬元。

3天前的晚上,雄楚大道BRT廊道內上演驚魂一刻:一對年輕男女發(fā)生爭吵,女子突然沖向正在行駛的一輛BRT1路公交車。幸虧當事公交司機提前防備緊急剎車,將車在距離女子約1米遠處穩(wěn)穩(wěn)停下,最終有驚無險。

不到一周時間,同為半封閉狀態(tài)下通行的BRT和有軌電車,接連發(fā)生意外,這讓人不由發(fā)問:新型交通工具不斷升級江城的出行網絡,但市民的交通意識升級了嗎?

半封閉通行的快速交通工具,不是想停就能停

從有軌電車“首撞”的監(jiān)控視頻中可以看到,當白色轎車右轉進入黃色網格區(qū)域時,司機已經看到后方駛來的有軌電車,似乎不知所措,視頻畫面中,白色轎車停頓了一下,而有軌電車顯然已經剎不住車了,直直地撞了上來,在撞擊下,兩車滑行了幾米才停下來。

家住關山春曉小區(qū)的史先生說,有軌電車從空車試運行開始,每天從門口來來回回地跑,速度好像并不快,到了路口總是走走停停,感覺就是一臺加長的公交車。很多住在附近的居民都跟史先生一樣,認為有軌電車似乎“說停就能?!?。

但他們并不清楚,車身全長34.8米的有軌電車,最高運行時速可達70公里,加上超過20噸的自重,巨大的慣性增大了剎車距離,從剎車到停車至少有10米。

同屬于半封閉行駛的BRT公交車,設計最高時速為40公里,18米長的車身也讓它不是想停就能停。

“搶一下”沒關系的想法要不得

長江日報記者現(xiàn)場走訪看到,有軌電車穿行的關山大道路況十分復雜,過了三環(huán)線后,有光谷天地、保利國際、新世界K11三個大體量的商業(yè)體,沿線有近十個大型居民小區(qū),除了南湖大道、雄楚大道、珞喻路三個主干道路口外,還有軟件園、武漢職業(yè)技術學院、凌家山路、新竹路、新南路、創(chuàng)業(yè)路等多個小平交路口,每個路口都有2到3名交通協(xié)管員在指揮行人和機動車通行。

投入了這么大的人力,為什么還是會出現(xiàn)意外呢?

新南路口的協(xié)管員告訴記者,很多人都覺得“搶一下”沒關系,特別是行人和電動車,總是不聽指揮。

同樣的情況也出現(xiàn)在BRT公交上,BRT開線以來遇到過10次緊急險情,其中有3次是路人穿越護欄進廊道,發(fā)生過4次非機動車摔倒在BRT車前,還有3次險情出現(xiàn)在廊道路口,因為社會車輛違反信號燈穿行廊道,差點與BRT公交相撞。

公交集團稱,盡管廊道入口明確標明了“公交車通行,禁止社會車輛、電動車、行人進入廊道”,但仍有不少社會車輛進入廊道內混行,借道通行的非機動車和行人也特別多。

交通專家>>>

建立新的通行秩序需要時間,更需要嚴格管理

BRT、有軌電車都是近年來出現(xiàn)在武漢的新型交通工具,很多市民對這種半封閉交通工具的認識比較模糊,武漢交通專家胡潤洲認為,交通路網升級了,市民的交通規(guī)則意識也該升級,建立新的通行秩序需要時間,更需要嚴格管理。

胡潤洲介紹,很多行人和電動車面對BRT、有軌電車有種錯誤的認識,認為這些車跟普通車輛一樣,遇到搶行會剎車,不會撞到自己,大家并不知道這類半封閉運行的快速交通工具,行人只有在嚴格按照交通規(guī)則通行才能確保安全,每一次搶行都是在拿自己的生命冒險。

記者在對市民的采訪中發(fā)現(xiàn),搶行、闖紅燈等不遵守交通法規(guī)的行為,確實影響著有軌電車、BRT等新型交通工具的運行,但對這類交通工具通行規(guī)則不了解,也是市民“亂行”的重要原因之一。

胡潤洲建議,盡管外地的有軌電車沒有在路口設置橫欄,但在市民尚未熟悉這類交通工具的通行規(guī)則的情況下,能不能先在小的平交路口使用自動橫桿,讓大家形成習慣后,再逐漸放開?

此外,外地部分有軌電車在通行路口時,路口會播放語音提示,提醒行人和車輛注意避讓、等待,而武漢的有軌電車是在行駛中,偶爾發(fā)出“叮當叮當”的笛聲,提醒前方車輛或行人禮讓,“聽到笛聲再避讓,可能來不及了!”(記者魏娜、通訊員卓利華)

  • 為你推薦
  • 公益播報
  • 公益匯
  • 進社區(qū)

熱點推薦

即時新聞

武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