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苦掙來的近10萬元血汗錢存在手機支付軟件中,卻沒有設置任何登錄密碼保護,手機內還保存有身份證照片,結果被他人輕松將支付軟件中的錢盜走。昨日,江岸警方通報了這起案件,提醒廣大市民在使用智能手機支付軟件時注意加密設防。
手機丟失后
存款先后被轉走
“我手機里錢被盜刷了!”1月27日下午5時許,居民阮先生匆匆趕到江岸區(qū)公安分局后湖街派出所報案,稱其當天早上8:30到江岸區(qū)淌湖一村房東家中幫忙維修房門,回到家中后發(fā)現早上出門攜帶的手機不見了。
阮先生騎著電動車趕到漢口火車站中國移動營業(yè)廳補辦了新電話卡,想起之前丟失的手機里的支付軟件中存有大約10萬元人民幣,慌忙用妻子的手機登錄自己的支付軟件賬號。剛登錄進去,就接到手機提示有錢轉出,不一會提醒賬戶在其他設備已登錄,自己被迫下線。當阮先生再次登錄進去時,發(fā)現支付軟件里的錢還在不斷被轉走,支付軟件之前綁定的手機號碼被更換成另外一個陌生號碼了。阮先生發(fā)現情況不對于是立馬報警。
接到報警后,后湖所辦案民警張澤燕、景健根據報警人提供的線索立即展開調查,調取事發(fā)時間段淌湖一村附近城市視頻監(jiān)控,可并未發(fā)現有價值的線索,案件一度陷入了僵局。29日民警根據支付軟件綁定的陌生電話號碼開展調查研判,發(fā)現此手機號的主人在黃陂區(qū)。辦案民警與時間賽跑,立即駕車前往黃陂某村灣,將躲在一私房頂樓臥室床下的嫌疑人抓獲。
憑借驗證碼和身份信息
嫌犯更改了支付密碼
經審訊,嫌疑人小軒(化名),男,29歲,武漢市人,有多次吸毒前科。其交代自己利用支付軟件將綁定的手機號碼更改成為自己的號碼后,將里面的9萬多元分批轉給多個賬戶,用于還清之前的外債,多余的錢全部充值到游戲賬戶里了。
民警進一步調查得知,27日早8點多鐘,小軒自稱其路過淌湖一村時在路邊雪地里發(fā)現有一部手機,于是撿起手機后乘車回家了?;氐郊抑刑统鰮斓氖謾C玩(手機未上鎖上滑手機屏幕就可以直接進入手機界面),發(fā)現手機里有支付軟件,點進去自動登錄進入,查詢里面的賬戶余額,發(fā)現有10萬元,馬上起了心思想把里面的錢給轉出來。于是在支付軟件里的“電子駕駛證”獲取到了實名賬戶的姓名,又翻閱了手機相冊查看到了機主本人的身份證照片,之后通過手機驗證碼和姓名、身份證號碼驗證,將支付密碼更改,分多次將錢快速轉出,用于還債和游戲賬戶充值。
目前,嫌疑人小軒已被江岸警方刑事拘留,案件還在進一步偵查之中。
不要將身份證照片
存在手機里
昨天,江岸區(qū)公安分局經偵大隊民警劉偉寧介紹,智能手機方便人們的生活,同時需提高手機防范,尤其是手機里的支付軟件,更需要加強設防。此案中受害人手機未設開機密碼,這讓嫌疑人鉆了空子。同時,劉偉寧還提醒,市民手機中的開機密碼、支付密碼不要設置得過于簡單,也不要設置成個人生日等,否則,犯罪分子一旦獲取到失主的身份信息,就很可能將正確密碼試出。不要輕易將個人身份證件、銀行卡等重要信息隨意存放于手機中。
劉偉寧還介紹,目前也發(fā)生過多起假WIFI套取信息的案例,如在餐館中,犯罪分子將個人WIFI名稱和密碼設置與餐廳的WIFI相同,一旦有食客連入,就可以自動記錄手機內的各類操作信息,竊取密碼。這也提醒大家,在公共場合盡量不用自己不熟悉的WIFI網絡。
劉偉寧說,發(fā)現手機遺失或被盜后,將手機號和金融理財軟件及時掛失凍結,發(fā)現異常及時報警,避免造成二次損失。同時,目前支付軟件如支付寶也針對個人存入的財產有“你敢用,我敢賠”的保險,每年僅花幾元錢保金,就可以得到保障,市民也可以選擇性購買。
記者梁爽 通訊員唐時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