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柳灣鎮(zhèn)模范先進代表合影 鎮(zhèn)提供照片
英山縣副縣長徐明軒為先進代表頒獎合影 鎮(zhèn)提供照片
英山縣人大副主任譚俊為先進代表衛(wèi)桂枝,鄭傳發(fā)頒獎合影 鎮(zhèn)提供照片
荊楚網(wǎng)訊(通訊員譚百康 段柳婭)衛(wèi)桂枝家去年主動要求退出貧困戶的消息,在英山縣楊柳灣鎮(zhèn)掀起了不小的漣渏,真可謂是“一石擊起千層浪,一花引來萬花開?!?br />
楊柳灣鎮(zhèn)黨委政府以此為契機,在全鎮(zhèn)上下開展“大宣傳”、“大引導”、“大評選”活動,大力營造“我脫貧、我光榮”的輿論導向,“扶貧先扶志、治貧先治愚”的扶貧策略以及“不甘落后、比學趕超”的攻堅氣場,全面開展精神扶貧“五個一”評選活動。
活動的開展,引起各村的共識,上下一條心,勁往一處。各村黨支部,第一書記身先士足,為貧困戶的脫貧,制訂了“因人制宜”,“因地制宜”的實施方案,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因此,全鎮(zhèn)評選出以衛(wèi)桂枝為先進代表的139戶脫貧的典型,進入了小康的行列。
為鼓勵先進,激勵他人。鎮(zhèn)黨委、政府邀請縣政府及扶貧領導在河南畈村新建的茶葉谷文化廣場等8個村中,分別對脫貧的139戶進行的表彰。
在2017年的又一輪精準扶貧,精準識別工作過程中,英山縣楊柳灣鎮(zhèn)河南畈村的衛(wèi)桂枝,是出現(xiàn)全縣首例主動要求退出精準扶貧戶系列案例。
筆者面對這一案例進行采訪,便邀請村干部走進衛(wèi)桂枝的家。
村委會的領導走進衛(wèi)桂枝的家 通訊員譚百康攝
找到衛(wèi)桂枝的時候,她正忙著在茶園里摘茶葉。得知一行人的來意,放下手中的活就帶著我們來到她家里。
“今年比往年要好很多,脫了貧,家人心安,我也心安!”讀書不多,49歲的衛(wèi)桂枝,看上去就知道,是個地道典型的農家婦女,實在。
勤勞的衛(wèi)桂枝在勞動 通訊員譚百康攝
河南畈村三組,一棟外觀看上去略顯陳舊的農家小樓外,衛(wèi)桂枝的丈夫黃柏軍正在和請來的師傅搭建一個車棚。屋內,老式陳舊的桌椅小凳,一如老式農家磚瓦房內的擺設,看不到絲毫現(xiàn)代化的痕跡。
2015年,精準扶貧工作全面啟動后,由楊柳財政所和縣文化館聯(lián)合駐村的河南畈村,經(jīng)過入戶調查和民主評議,衛(wèi)桂枝一家因為兩個女兒一個讀大學,一個讀初中,比她大七歲的丈夫身體不好在外打點工,自己在家種點茶葉,勉強維持生計,被列為建檔立卡貧困戶。
“今年到現(xiàn)在為止,比去年收入強很多?!睂嵲诘男l(wèi)桂枝給我們算了一筆家庭收入賬:去年底她拿丈夫打工帶回的三千塊錢買了一頭母豬,今年正月就下了一窩豬仔,小豬賣了九千塊,除去三千塊錢的飼料成本,凈賺六千;因為丈夫身體不好不能再出去打工,今年在自家3.2畝茶葉的基礎上,又流轉了灣鄰的3.4畝茶葉,加上今年茶葉行情遠遠好過去年,春季名茶手工采摘,加上第一輪機械采摘收入7000元;大女兒去年大學畢業(yè)后,家里每年減少2萬多元支出,又回來在村里小學代課,每月有900元收入。這樣算下來,一家人到現(xiàn)在的收入就超過去年全年。如果算上,近期每畝茶葉還有三季收入,母豬還能下一窩崽,家里買了一輛三輪摩托車,丈夫用來專門跑點茶葉鮮葉運輸,加上他還偶爾能打些零工,完全就夠脫貧了。
作為全鎮(zhèn)乃至全縣第一個主動要求退出精準扶貧戶系列的家庭,衛(wèi)桂枝也聽到了灣鄰不理解的話,她說咱們國家大,國家也不容易。做人做事,持家謀生,能依靠自己不給國家添負擔,心安就好。
是啊,人不怕貧,就怕失志。喪失脫貧致富的斗志,缺乏積極主動的參與,再好的扶貧政策,再多的扶貧投入,也會難以奏效。好日子不會從天上掉下來,脫貧不僅是黨和政府的責任,更需要每個貧困戶拿出干勁。唯有依靠自己的雙手和智慧,生活才會越來越好。而衛(wèi)桂枝卻不等不靠,用自己勤勞的雙手甩掉貧困帽子,過上好日子,為全縣貧困戶作出了榜樣,我們要為她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