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太陽照常升起》里有恃無恐的唐妻,《二次曝光》中的“出軌母親”王美玲,《我的前半生》里老卓的前女友,《和平飯店》里大義凜然的女作家姚泓……她是孔維。提到這些角色,相信很多人都印象深刻,但孔維的名字卻并不如她飾演的角色深入人心。
職業(yè)生涯早期出演姜文導演的電影擔任女主,人藝建院50年來招收的第一位北影學生,還曾被不少外媒評為“東方茱莉亞羅伯茨”。但她在娛樂圈的道路卻并沒有朝著很多人預(yù)想的那樣一步一步寬廣下去,孔維選擇走向了另一個分叉口————做公益。
有人說,孔維是被公益事業(yè)耽誤了星途的女演員;有人說,孔維是在娛樂圈混不下去才選擇做公益的。十七年來,孔維聽過太多人的告誡、勸阻,甚至連自己一向有愛心的母親都告訴她,做公益是好事,但不要因此耽誤了自己的前途,然而孔維還是堅持了下來。
在面對新華網(wǎng)的鏡頭時,孔維毫不掩飾自己對演戲的熱愛與迫切,她也毫不諱言為了踐行公益,自己在演員這個身份上可能并沒有付出足夠的努力。但她并不后悔,她說 “公益,對于十多年前的我來說,可能是一腔熱血;但對于現(xiàn)在的我而言,是一種責任。”
因一則來自老家的新聞走上公益道路
2012年11月19日,孔維至今還清楚地記得這個徹底改變了她人生軌跡的日子。
那一天,孔維無意間看到一則新聞,貴州畢節(jié)的留守兒童死亡??拙S是貴州人,看到自己的老家發(fā)生這樣的事件,那時候已為人母的孔維深受觸動,那時的她第一反應(yīng)是給當?shù)氐牧羰貎和⒆觽兙桢X,帶著這樣的想法,孔維回到老家,找到了這所留守兒童學校的校長。
校長是當?shù)厝?,大學畢業(yè)之后來到這里,整整九年時間。然而令孔維沒想到的是,校長見到他們態(tài)度很堅決:你們走吧,我們不需要你們的錢,我不希望孩子們從小就養(yǎng)成伸手跟人要、張嘴跟人哭窮的習慣。這樣的一句話讓孔維頗為觸動,“一個鄉(xiāng)村教師,有這樣的高度,讓我敬佩。”
學校里的孩子們都是布依族,從小接受的規(guī)范教育不多,很多甚至連普通話都不會講??拙S心想,不收錢,那我們就捐點電腦吧,可孩子們有都不會用……鄉(xiāng)村的條件艱苦,待遇又差,師資力量嚴重匱乏,孩子們連基礎(chǔ)的語文、數(shù)學課程都很難完成,更不要提音樂、美術(shù)、體育等文體培養(yǎng)。就是在那一刻,孔維突然萌生了一個想法:你們?nèi)鄙倮蠋煟俏覀兙蛶秃⒆觽?ldquo;捐”點老師吧!
就這樣,孔維開始了自己的公益之路————資教工程,通過培訓,給鄉(xiāng)村學校輸送音體美專業(yè)教師,給鄉(xiāng)村的孩子們塑造七彩課堂??拙S和團隊開啟了“百校計劃”,立足貴州向全國輻射100所鄉(xiāng)村學校,就在今年將會有34所學校建成。為了能夠吸引更優(yōu)質(zhì)的師資力量來到鄉(xiāng)村學校,他們還倡導從當?shù)刈叱鋈サ拇髮W生們回到家鄉(xiāng)來教當?shù)氐暮⒆樱?ldquo;他們可以拿到一份還算不錯的薪資,回到老家既可以照顧自己的小家,還可以照顧學校這個大家”,孔維說,再好的校舍,沒有老師也不過是一堆石頭房子。就這樣,孔維和團隊將鄉(xiāng)村教師的不可能變?yōu)榱丝赡?,一做便是七年?/p>
公益路上的每一步都是社會各界愛的腳印
采訪中,孔維興奮地告訴記者,就在十幾分鐘前,她剛剛看到籌集善款的公眾平臺數(shù)字已經(jīng)達到97萬,“以往的破百萬會有點虛,因為大多都是我身邊朋友們的支持,但這次的97萬中我朋友的善款可能只有十幾二十萬,其他全部都是社會公眾獻出的愛心。”說到這兒,孔維激動得熱淚盈眶。
做公益不難,但能夠堅持這條路七年走下來卻不易。回憶這些年的公益之路,孔維能夠講述無數(shù)個感人的故事,無數(shù)個讓人感動的瞬間。孔維成立了傳夢公益基金,最困難的那段時間孔維自己的賬戶上只剩下10萬塊,但她卻拿出了8萬來補貼項目款,和她一樣的還有很多很多的身邊朋友竭盡所能地去獻出自己的一份愛心。
幾年前,公益圈的一位大哥得了重疾,因為本身就是公益人,孔維和公益圈中人就為他發(fā)起了募捐,“當時我有個朋友也是演員,那些年他也并不火,賺不來多少錢,但他卻給我打來電話說要捐出20萬”,孔維當時很感動,但他知道朋友自己并不富裕,就告訴對方“眾人拾柴火焰高,你捐10萬吧,自己留一半”,畢竟那些年一直默默無聞,沒什么戲拍,賺的并不多。朋友答應(yīng)了,還告訴孔維,等你公益項目需要的時候,我把這10萬捐給你的項目。
孔維也是個實在人,幾年后,為了公益項目她真的給那位朋友打了電話,朋友說“我已經(jīng)有半年沒有拍戲了”,當時孔維覺得特別尷尬,很自責,“演員其實真的沒有大家想象的那么風光”,但最終朋友還是堅持拿出了2萬元捐給了孔維的公益項目。
“常常會有人說,你們不是明星嗎?明星怎么還要向我們來募捐,其實真的不是這樣,我們希望倡導更多的人關(guān)注、參與,公益其實可以很簡單,你可以不捐錢,但你可以給予對方很多力量。”
在很多人看來,孔維的公益之路走得很艱辛,但在她看來這條路因為有家人、朋友、社會各界的支持,暢通無阻。
兩年前,孔維帶著二十幾個孩子到珠海做演講,并非去募款,而是希望讓更多人知道他們的公益項目。“當天臺下坐著兩個貴州老鄉(xiāng),每人現(xiàn)場捐了50萬元”,孔維至今還記得當時的場景,但其實有時候不止是捐款,一個小小的善舉,對一個公益項目來說都是不小的力量。
“當天帶著孩子們在酒店里,我說給他們每人買一個冰淇淋球,你知道酒店的冰淇淋價格會高一些,我們團隊的孔老師說,那個球會不會很小?我說打電話告訴酒店,我們是來做什么的,請他們能不能給挖大一點。”令孔維沒有想到的是,當冰淇淋球送來的時候,帶隊老師帶著幸福的眼淚告訴她,“酒店知道了他們的善舉,在每個碗里都多挖了一個球”,“你知道嗎,這小小的東西對于我們來說有多重要,其實只是一個冰淇淋球而已,但對于我們來說真的很感動,以至于我現(xiàn)在每每說起來,都會落淚。”回憶起當時的情景,孔維有些哽咽,在整個采訪中一直強忍的她再也控制不住,流了下了眼淚……
公益與愛心也是一種傳承與傳遞
孔維生長在一個幸福的家庭,在她的印象里,母親一直是個熱心腸,小時候鄰居家孩子們每天都會湊到他們家,母親給孩子們做飯吃,“小的時候媽媽帶我去買菜,她只要看到賣菜的帶著孩子,就一定會去買他家的菜,她說這樣就可以讓他帶著孩子早一點回家。”孔維說,自己如今投身公益事業(yè),或多或少也受到了些母親的影響。
這個世界有時候就是很微妙,母親的愛心影響了孔維,孔維的所作所為又影響著她自己的孩子。很多熟悉孔維的人都知道,她有個可愛懂事的兒子,在孩子剛剛七歲多時,學校為一個白血病的孩子籌款,“我兒子就想了一個辦法,賣書籌款,他還自己去找到了校長,又去說服別的小朋友。”那一次,孔維的兒子籌到了3000多的善款,就連同學的媽媽都開玩笑說,“我給我兒子100塊錢讓她充飯卡,結(jié)果他給捐了。”
實際上,孔維在教育上,并沒有告訴過兒子,你該怎樣去做,這一切都源于從小的耳濡目染。早在孩子3歲多的時候,孔維就帶著他去過貴州,兒子也知道媽媽在做的公益事業(yè)是怎么一回事。
前年的六一兒童節(jié),孔維和團隊做了為孩子們撐起不再委屈的天空的活動,她的兒子也來到了活動現(xiàn)場。“這是我媽媽做的活動!”兒子興奮地站在那里告訴在場的每一位同學和家長。為了讓更多人加入公益的大家庭中來,孔維去了很多地方演講,有次準備演講稿時,兒子也拿起稿子念了起來,“這些留守兒童,意味著一年到頭見不到父母幾次”,兒子突然跟孔維說,“媽媽,他們的媽媽真的不愛他們”,每每這時,孔維總會耐心地告訴孩子,“你去過貴州,看到很多地方都有綠色植物,但有的地方只有山崖,農(nóng)民沒有地可種,他們有了寶寶,想讓寶寶生活的更好,只能出去掙錢把寶寶留在家里,讓他們接受到更好地教育,但他們一定是很愛自己的寶寶的。”
紅不紅與公益無關(guān)
但因為做了公益所以不會去抱怨
北京電影學院畢業(yè)后,孔維出演了姜文導演的電影擔任女主,亮相威尼斯電影節(jié),她還是人藝建院50年來招收的第一位北影學生,演藝這條路上,孔維的起點真的很高。但當身邊的同班同學黃曉明、陳坤都紅了之后,孔維的名字卻很少在影視劇作品中女主位置上出現(xiàn),她的演技常常被認可,但知名度確實無法跟幾位同班同學相提并論。
孔維從不避諱自己“不紅”的事實,她也常說“我不是因為在娛樂圈混不下去了才去做公益的”。在很多人看來,孔維因為公益耽誤了自己的演繹前途,孔維的心態(tài)卻很好,她坦言自己不會偉大到為了做公益而放棄自己畢生最愛的一份工作,“當初沒有想那么多,如果想那么多就不會做,確實有兩三年的時間,為了公益一部戲都沒有拍,但那時候當我回頭想要再演戲時,對不起,沒有戲了,大家可能已經(jīng)把你忘記了。”
說起這些,孔維的眼神中也帶著幾分失落。后不后悔?這樣的問題17年來孔維回答了幾十上百次,“后悔,不存在,就像有人說你打拼了十年終于在威尼斯一戰(zhàn)成名,為何突然結(jié)婚一樣。我是個隨遇而安的人,我的大學同學很火,我心里當然會有遺憾,但經(jīng)歷的事情越多,越明白他們的出人頭地其實是因為自己付出的足夠多,我沒有做好不怪別的,怪我自己付出的太少了。”
孔維說,她從不認為公益阻礙了她的演藝之路,“也許不做公益我依然沒有紅,那我會怎樣?有埋怨、有怨恨,但此刻我很滿足。”如今,孔維依然活躍在話劇舞臺上,挑戰(zhàn)著各種過去不曾嘗試過的角色,她也坦言,自己還是愿意回到影視圈,希望能在影視劇作品中出演精彩的角色。
面對著記者,孔維眼神向上回憶著往昔,她微笑著說,“如果當初有人告訴我,我在公益這條路上將面臨這么多問題,我可能真的要想一想,因為那時候的我真的是一腔熱血,但放在當下,這對我而言已經(jīng)是一種責任。”
(文/楊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