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 《我的爸爸》 這篇作文是他抄的,他常年都看不見自己爸媽怎么可能寫得出來......”一語中的,親情缺失,渴望完整的愛,這是全國留守兒童面臨的讓人心疼的窘境。
2018年10月13日,伴隨著一場震撼又心酸的兒童劇的落幕,由鳳凰網和中英人壽聯合主辦的2018“星星點燈•加油吧!中國少年”關愛留守兒童公益計劃啟動儀式在中國婦女兒童博物館舉辦。
國務院婦兒工委辦公室副主任宋文珍,“星星點燈”公益項目總設計師、中英人壽保險有限公司總裁俞寧,鳳凰網副總裁兼總編輯鄒明,世界科普界最高獎得主,中國科技館原館長李象益,奧運會冠軍高敏,“紅色基因傳承人”、原沈陽軍區(qū)后勤史館館長、退役大校徐文濤,演員印小天、張恒,青少年博物館公共教育推廣人張鵬出席活動,共話關愛留守兒童。
宋文珍在開場致辭中表示,為農村留守兒童生存,發(fā)展創(chuàng)造良好環(huán)境健康成長,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強國的必然要求。今天我們的主題是“加油吧!中國少年”,通過我們的活動引導孩子們修身立德,勤學上進,錘煉意志,養(yǎng)成健康,樂觀,向上的品格,使我們的孩子愛黨愛國,胸懷理想,志存高遠。在新時代里,做一個心靈純潔,人格健全,品德高尚的人,做一個有文化修養(yǎng),有人文關懷,有責任擔當的人,在追逐中國夢的道路上書寫人生的輝煌!
圖:國務院婦兒工委辦公室副主任宋文珍致辭
少年強則國強:關愛留守兒童就是助力祖國未來
“愛國,是人世間最深層,最持久的情感,是一個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而愛國主義則始終是中華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俞寧在致辭時提到“愛國”一詞時熱淚盈眶,在‘少年強則國強’這個永恒不變的背景下,珍視兒童就是珍視祖國的脊梁和未來。
據俞寧介紹,今年“星星點燈”公益項目創(chuàng)新性的將愛國主義教育與當下的時代精神進行了結合。在實地探訪兒童的過程中,將在12省區(qū)開展“愛國主義知識對抗賽”和“小小配音家比賽”,在潤物細無聲地傳遞中國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與民族精神的同時,讓孩子們感受改革開放四十周年來國家取得一系列偉大成就,增強孩子們的自豪感和愛國主義情愫。
圖:中英人壽保險有限公司總裁俞寧致辭
回顧起活動至今的8年歷程,俞寧舉出這樣的數據,目前,全國農村留守兒童697萬人,與2016年摸排的902萬余人比下降22.7%。義務教育階段農村留守兒童比例從2016年的65.3%升至2018年的78.2%。這些振奮人心的數據是我國在扶貧攻堅戰(zhàn)中取得的可喜成績。
近年來,該項目不斷與精準扶貧結合,已投資逾2000萬元人民幣援建27間關愛小屋,幫扶了超過13萬名留守兒童,并攜手了中茶,可口可樂等企業(yè)參與其中。談到未來,俞寧表示,中英人壽將繼續(xù)堅持“保險回歸保障”的本質,聚焦和助力“精準扶貧”,勇擔保險企業(yè)社會責任,探索建立可持續(xù)發(fā)展的企業(yè)公益長效機制。
有國才有家:愛國是青少年成長中最重要一課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愛國,不能停留在口號上,而是要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國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運緊密聯系在一起,扎根人民,奉獻國家。”
致辭中,鳳凰網副總裁兼總編輯鄒明也表示,之所以把今年公益行動的主題定位為“愛國主義”,只因這是青少年成長中最重要的一課。
圖:鳳凰網副總裁兼總編輯鄒明致辭
“有國才有家,愛家先愛國,不同年代有不同的愛國方式,但愛國的共同底色不應有改變。”鄒明認為,愛國應該從小培養(yǎng),教育不僅在課堂,更在孩子的生活和互聯網空間里。鳳凰網有責任利用網絡空間,把握青少年審美,傳播和弘揚愛國主義精神。
“所有的孩子都是星星,眨眼間是夢想在閃光,夜空就是祖國。”這句美好的比喻也印證了祖國的偉岸和每一個孩子的珍貴。
圖:中少金童藝術團孩子們獻唱
活動現場,來自中少金童藝術團的孩子們以一首“夜空中最亮的星”掀開了“愛國•愛家•愛未來”公益圓桌論壇。
李象益表示,對孩子的關注是錢財不能代替的,徐文濤也直言接觸留守兒童時中發(fā)現并不是物質匱乏,而是精神上的缺失。奧運冠軍高敏表示,自從代表中國隊出征,就知道五星紅旗是信仰,希望對留守兒童的意義一樣。
作為有兩個孩子的明星母親,張恒建議孩子3歲之前,媽媽陪在孩子身邊,寒暑假最好也克服困難聚在一起。
印小天回憶起16歲獨自北漂特別想家,鼓勵家長即使無法長期在一起,也要多通過視頻與孩子交流,這也是愛的體現。
圖:“愛國•愛家•愛未來”公益圓桌論壇
活動現場,宋文珍和俞寧為李象益,徐文濤和高敏三位愛心顧問頒發(fā)了愛心證書,張恒和印小天也在現場被授予愛心大使并頒發(fā)證書。
圖:愛心顧問與頒獎嘉賓合影
圖:愛心大使與頒獎嘉賓合影
走進留守兒童的背后:成長不僅有心酸,更多的是愛與美好
“星星點燈”公益項目實施以來,很多從前參與計劃的孩子都慢慢長大。現場,來自河北省邯鄲市魏縣完小的李瑞芹校長帶著陳安子,房佳藝兩位學生代表也驚喜現身。房佳藝已經1年沒有見到在外地做生意的父母了,提到這,小女孩馬上泣不成聲,直言在沒有爸爸媽媽陪伴的日子,是愛心組織的支持和陪伴讓自己不再孤獨,未來要好好學習,報效祖國。
“你們好好工作,我也好好努力。”這是陳安子最想對父母說的話,他回憶道,是愛心志愿者的陪伴讓自己感受到了家的感覺,以后將把愛心傳下去。
李瑞芹則表示,“星星點燈”公益項目給孩子帶來了更多快樂和自信,這個項目也影響了我,我要把學生教育的更加有責任,有擔當,讓愛傳遞下去,讓祖國變的更加和諧,強大。
圖:房佳藝(左二),陳安子,李瑞芹(右一)
隨后,青少年博物館公共教育推廣人張鵬講述了與孩子們在博物館里發(fā)生的故事,張鵬說,自己生日的時候,幾十個因公益結識的孩子畫了一幅幾米長的畫送給自己,那一刻覺得,付出都值得。
“愛是看不見的語言,愛是我們小小的心愿,愛是每天多付出一點點,讓愛傳出去,沒有過不去的苦......”在孩子們“讓愛傳出去”的歌聲后,各位嘉賓用擊鼓加油的方式正式開啟了本次關愛之旅。會后,各位參會嘉賓在小小講解員的解說下,分別參觀了“兒童館”和“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圖片館”。
圖:各位嘉賓擊鼓加油開啟關愛之旅
加油吧!中國少年!每一個留守兒童的背后,都有一顆只要“一家人團圓”的心,而更多地,是渴望背后的期待,在成長過程中,愛與美好,一直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