帥大叔人稱“河南吳彥祖”無償獻血超4000毫升 再捐造血干細胞
2018-05-08 23:10:57 來源:河南商報

48歲的張學東,是土生土長的鄭州人。外表帥氣又熱心公益的他,常常被別人稱為“河南吳彥祖”。

“河南吳彥祖”從2006年起,就開始無償獻血,堅持獻血12年的他,迄今為止已經(jīng)無償獻血超過4000毫升。據(jù)了解,正常成年人的血量在5000毫升左右,張學東12年的獻血量,幾乎是一個正常成年人全身的血量,可以說張學東是一位名副其實的“獻血達人”。

\

不僅如此,張學東每年都會組織一些公益活動,到養(yǎng)老院看望孤寡老人,資助貧困地區(qū)失學兒童。

5月8日,張學東的愛心之路又迎來了新的轉(zhuǎn)變,他要為遠在溫州的6歲白血病女孩捐獻造血干細胞,送去“生命種子”。

故事:“今天,我多了一個‘女兒’”

2018年5月8日上午,在河南省腫瘤醫(yī)院造血干細胞采集室,張學東正在進行造血干細胞采集。他告訴河南商報記者,能與一位白血病患者成功配型,是一種生命之緣。

2008年,在一次無償獻血過程中,張學東加入了中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資料庫。

2018年1月,當鄭州市紅十字會告知與一位溫州6歲小女孩配型成功時,他毫不猶豫地同意捐贈。

“等了十年,終于等到這個機會。”張學東告訴河南商報記者,從第一次采血到捐贈,跨越了十年時間,而他的捐獻,將給患者帶來新生,這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

\

“我只有兒子,沒有女兒,救了這個跟自己配型成功的6歲女孩,就相當于多了一個女兒。幫助到她,也彌補了我的一個遺憾。”張學東說。

在歷經(jīng)約4個小時的采集后,張學東所捐獻的造血干細胞被保存在了“儲存袋”中,而這份“生命種子”將會在下午送達溫州,輸送到白血病患者體內(nèi),帶去重生的希望。而張學東也成為鄭州第251位、河南第673位造血干細胞志愿捐獻者。

過程:“捐獻造血干細胞就像打吊針一樣”

“捐獻造血干細胞過程就像打吊針一樣。”在張學東看來,他的捐獻過程很簡單。

河南商報記者在采集室看到,張學東胳膊一側(cè)在補充鈣液,另一側(cè)進行造血干細胞采集,采集中,他時不時地與朋友進行交談,整個過程并沒有想象中的緊張。

“捐獻完造血干細胞后,下午休息完明天就上班了”張學東說,“捐獻造血干細胞并不像外人看來那么神秘,整個過程身體也沒有不適。”

\

鄭州市紅十字會工作人員張予介紹,隨著現(xiàn)代醫(yī)學的進步,骨髓移植的技術(shù)越來越簡單、安全、有效。如今采用的骨髓移植方法類似于一般獻血,只需采集50~100毫升含有造血干細胞的血液輸給病人,通過血細胞分離機富集,將剩余的血液回輸人體,無礙健康。

河南商報記者了解到,供者所捐獻的造血干細胞只占人體內(nèi)造血干細胞總量的0.3%~0.5%,在完成采集后,供者的造血干細胞會迅速增殖,一兩周內(nèi)完全恢復,所以捐獻骨髓對供者的健康不會產(chǎn)生不利影響。

目前,造血干細胞移植主要用于治療腫瘤性疾病,如白血病、某些惡性實體瘤等,以及非腫瘤性疾病,如再生障礙性貧血、重癥免疫缺陷病、地中海貧血等。

呼吁:配型幾率低,盼更多人加入

“其實,捐獻并沒有想象的可怕,一個善意的舉動就有可能挽救患者的生命,很有意義。”張學東說,他也希望更多愛心能加入其中。

據(jù)介紹,非血緣配型相合幾率從四百分之一到幾十萬分之一不等。在獨生子女普遍的家庭,移植主要在非血緣關(guān)系供者中尋找相合者。但由于這個概率非常低,所以需要更多的人加入中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資料庫,多一個人就多一個希望。

那么怎樣才能成為一名志愿捐獻者?河南商報記者了解到,目前鄭州市對造血干細胞捐獻志愿者的要求是年齡在18~45周歲,體重男≥50kg,女≥45kg,符合獻血條件且身體健康。有意愿者可與當?shù)丶t十字會聯(lián)系報名,填寫志愿捐獻書及有關(guān)表格,通過采取血樣或唾沫進行HLA分型等檢驗便可入庫,成為一名光榮的中國造血干細胞捐獻志愿者。

  • 為你推薦
  • 公益播報
  • 公益匯
  • 進社區(qū)

熱點推薦

即時新聞

武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