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做運動再唱歌 唱歌要用“腰”來唱
劉海明(右)在教老年大學學員學唱歌
學習唱歌是人多好還是人少好?一般人肯定會說是人越少越好。但是在硚口老年大學,有兩個超級唱歌大班,每個班的學員都超過200人。就是這樣的大班,還報名報不進去。
這兩個班的老師,是65歲的劉海明。
教唱歌從做運動開始
200余人的教室沒有人講話
23日早晨8點30分,上課鈴聲響,硚口老年大學三樓200多平方米的大教室,上的是聲樂課。特別的是,每張課桌上,都放著學號簽牌,學員是哪個學號,就坐哪個簽牌的座位。
“就是這樣兩個唱歌大班要放好簽牌,因為人太多了!”學校負責人介紹。
課桌的四周,是加的凳子,200多人把一個200多平方米的教室擠得滿滿當當。
“來,我們先來活動活動。先動肩,再轉一下腰。”劉海明站在鋼琴前,跟大家一起做運動。一分鐘前還嘈雜不已的教室一下子安靜了下來。
這是劉海明讓教室安靜下來的絕招,上課前先活動一下,既讓老人們的身體活動開了,還把他們的注意力集中到唱歌上來。
記者在課堂上看到,一節(jié)課45分鐘,200多人沒有一個人講話,人手一張樂譜,先唱譜后唱詞,一句一句跟著劉海明學唱《故鄉(xiāng)的歌謠》。師生們都沉浸在歌聲里。
66歲的潘建漢說:“老人們蠻難招呼咧,班長拍巴掌讓大家安靜都不管用,劉老師一帶著大家運動,教室就安靜下來。他教得認真,我們也就學得認真。”
唱歌要用腰
老人們越唱越喜歡
“草綠草黃,云起云落,清純少年……”200多人唱到這里,劉海明用耳麥提醒著他們:“聲音從后腰發(fā)出來,舒展開來,不要揪著!”
老年學員都知道劉老師講的“用腰唱歌”是什么意思。劉老師給他們上課,不管是有基礎的還是沒有基礎的,首先讓他們樹立的不是用嗓子唱歌,而是用氣唱歌。用嗓子唱歌,唱幾首歌嗓子就受不了,用氣唱歌可以一直唱下去。
68歲的吳瑋杰說,劉老師是科班出身,但在老年大學來教唱歌,卻很是好懂。
氣吸進去,往下沉,再往下沉,唱歌時,氣再出來,從后腰出來。
這些,都是劉海明琢磨出來的,他把自己在老年大學的教學歸納為三多一少:多想、多情、多用氣、少用聲。他把高深的聲樂技巧,用自己總結的最簡單的方法教給老人,老人們越唱越喜歡。
班上好多學員是跟同伴來“玩一下”的,結果跟了一節(jié)課,就留下來不走了,慢慢就對唱歌有了興趣。劉海明的班從100余人不斷擴大 ,直到現(xiàn)在的200多人,要不是教室實在容納不下,還有人要報名進來。
吳瑋杰跟隨劉海明在老年大學唱了10多年了,她說,自己還要唱,直到唱不動了為止。
教老年人唱歌
就是為老人們做點事
8點30分上課,劉海明自己開車7點從后湖的家出發(fā),到集賢路的硚口老年大學,不到8點。“我習慣早點來。”
23日一天,劉海明在硚口老年大學是這樣排的課:8點30分至10點,唱歌大班;10點10分至11點40分,唱歌小班(40人);下午1點40分唱歌大班;3點20分至4點50分,唱歌小班。大小大小四堂課,每堂課課酬100多元,辛苦自不待言。
這樣的工作,每周他還要在江岸老年大學重復一遍。課酬對他來說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他在為老年人服務。
年輕時,劉海明進入武漢一師學習聲樂。畢業(yè)后分配到武漢四中教音樂。兩年后,他考到了武漢音樂學院深造。學成后回到四中繼續(xù)工作兩年后,成為硚口區(qū)文化館的一員。
“那個時候,我們常年都要下工廠下學校,輔導群眾文化活動,一年輔導的人上萬。”回憶起那段日子,劉海明激情不減。
2003年,已是硚口區(qū)文化館副館長的他,受邀到硚口老年大學任教。“從那時開始,我就與老年音樂教育結了緣!”
在劉海明看來,唱歌本質就是用聲音來表達人的情感,每個人的聲音都有獨特的魅力。他挖掘并幫助老人們彰顯這種魅力。
唱歌大班,一學期16堂課,每學期要教會老年人唱8首歌。“光教會他們唱歌是不行的,還要培養(yǎng)他們的鑒賞能力,讓他們學會欣賞哪種聲音是美的,這樣他們才能從模仿開始,越唱越好,越唱越自信。”
23日上午唱歌大班的班長是80歲的吳占海。老人家60歲退休后就開始唱歌,80歲還參加合唱團演出,他說:“劉老師給了我們自信啊,我們通過唱歌來交友,來感受生活的樂趣,來保持生命的激情。”
文圖/武漢晚報 記者田巧萍